加入收藏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学校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 阅读内容
光明日报:打造高校“思政熔炉”
作者:yuanban 来源:http://www.hbcszyxy.edu.cn/ 时间:2017-10-17 16:19:49 点击:17772次

作者:本报记者 夏静 本报通讯员 丁继国《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13日 11版)

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刚结束的“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评选中,共有4名思政课教师入选,占总数的1/5。近年来,湖北省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教学方法、推动教学实践结合,推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在高校思政课创新上取得了新成果。

创新体制机制

5月26日,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广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经验方法。省委高度重视、高校齐抓共管成为湖北高校上好思政课的重要保障。

湖北省委专题研究省委常委、副省长联系高校工作,完善省领导联系高校制度。每位省委常委、副省长联系一所高校,到高校作专题讲座或座谈,推进领导干部上讲台工程。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逐步配齐配强专职思政理论课教师。思政教师职称评审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实施高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引领工程等思政教师人才培养工程。加强教学组织机构建设,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纳入湖北省“双一流”建设改革任务。高标准落实思政课建设经费,逐年加大思政课经费专项投入。每年专项资助30项左右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大课题研究、培育资助40名高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训近1000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

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思政课堂“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95后”学生往往“难以下咽”,对课堂的参与程度相对偏低。在“互联网+”时代,流行语言、情景表演等青年学生喜爱的元素不断被引入湖北各高校思政课堂,“慕课”“云平台”等“互联网+思政课”新模式成为时尚,激发着学生的学习热情。

75岁的广空某指挥所“老战士报告团”副团长毛兰成身着军装走上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讲台,用自己的“一生”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毛爷爷激情澎湃的讲课,让我们看到了更加真实、有血有肉的马克思主义。”学生内心深受触动。这是武汉大学思政教育改革的一个缩影。在思政课教学上武汉大学坚持“内容为王”,打造“思政熔炉”,整合汇聚各种资源,用真情、真话、真心感染激发学生。

湖北省搭建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平台,推动研讨式、答辩式、情景式、案例式教学。每年对各高校思政课进行评估,遴选推广“武汉大学慕课”等一批优质课程资源,录制系列“同上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电视公开课,择优推广30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教学实践结合

湖北省积极探索和建立思政课课堂教学与社会调查、勤工助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相结合,推进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创新“党旗领航”“红色微博”等载体,深入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湖北省老干部讲好中国故事进高校”等活动。组织思政课教师“垄上行”,把教案写在大地上,把民情带进课堂中。不断巩固和拓展课堂教学效果。

“自己选题调研,给大家讲座,使我对那段历史和故事铭记于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红色之声”宣讲团一名学生说。该校组建的“红色之声”宣讲团已连续3年分赴各学生基层组织累计宣讲200余场次。

华中科技大学将思政课堂搬到了户外、搬到了基层,要求所有学生本科期间必须完成2个学分的思政课课外实践,做到思政课“课内课外结合、理论实践结合,四年不断线”。将社会调查实践作为思政课必修部分已经成为湖北高校“标配”。

(本报记者 夏静 本报通讯员 丁继国)



站内热点
图片新闻